揭阳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主题游记 > 文化旅游

打铜街的短街长梦

作者:管理员 来源:揭阳旅游网   发表时间:2015-08-07 11:15:16  

 

时间: 20121017日 来源:揭阳新闻网 作者: 黄晓喻

da.jpg

 

思贤路上硕大的五金打铜街招牌十分显眼。郑楚藩

 

aa.jpg

残破的骑楼依然傲立。黄小邓摄

 

aaa.jpg

老牌饮食店前每天人头攒动。郑楚藩
aaaa.jpg
打铜街41号的许盛利老字号铺子。本报记者郑楚藩
 

打铜街41号的许盛利老字号铺子。本报记者郑楚藩

 

  走进一座城市,若想触摸到这座城市的灵魂,感受最真切的文化气质,就必须走进它最富代表性的、纵横交错于城市中的古老街巷,在那些老旧和沧桑的建筑和街区间,沉淀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蕴藏着浓郁的民俗风情。
  说起打铜街,老榕城人鲜有不知道的。旧时从思贤路,到新溪桥,再到石狮桥、元鼎路附近,都有许多打铜铺。曾几何时,这里每日响起叮叮当当的打铜声,铁锤次第落下的哐当响,在老城上空悠悠回荡,见证了揭阳铸造业的繁荣发展。而今,老街依旧,只是与多年前熙熙攘攘的情景相比,多了一分冷清,少了几许人气——
  老街迟暮的苍凉身影据考证,早在宋代,已有土炉炼锡,至明朝中叶,揭阳冶炼行业已甚兴盛。据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潮州府志》记载,当时揭阳之冶炼工竞巧利,所制铜、锡遍行天下。到了清代,打铜街已非常鼎盛,成为打造铜锡器的集中场地,熔铜、打铁等五金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都颇具规模。
  徜徉在那时光流转的小巷,仿佛穿越历史时间的长河。融合中西风格的建筑物矗立两旁,临街两边的斑驳旧楼,残留的一间挨一间的街铺旧柜台成为历史繁华的见证。打铜街上的建筑挡雨遮阳,骑楼的外表下蕴藏着百年商埠的文化内涵。
  打铜街的既是说它的长相,也是说它的历史沧桑。早在十九世纪初期,这里就聚集了许多以加工五金产品为生的工匠,后来规模逐渐壮大,形成以加工铜器为主的五金加工作坊产业街,定名打铜街但现如今,打铜这门传统的手工艺随着打铜街那苍老敲击声的消失而消亡。
  如今的打铜街,寻常巷陌依旧,当年的古建筑依然傲立,但早已物是人非。除了空气是满满的,大多时候这里的店面是冷冷清清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打铜街发生了很大变化。昔日不少民间工艺店,都已逐渐消失。现在的打铜街,是五金店、少男服饰一条街,间中还有寥若晨星的几间乐器行、日杂店。各种林立的商铺正在逐渐消磨着这条特色老街的底蕴,一切现代的演变似乎与这条老街格格不入。现今的打铜街犹如一个破落户,只有宽敞的门脸还依稀刻录着当年铜器商行演绎过的繁华。时过境迁,这条没有了铜匠身影的小街,只剩下了空壳般湮没在高楼大厦中。
  打铜街退出商业舞台打铜街41号的许盛利老字号铺子已经经营了将近85年,年逾七旬的许伯告诉记者:父辈在这里最初是经营印染行业的,后来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开创了五金业的天地,现在主要是在经营五金零件。提起打铜街的往昔,40何良顺兴的老铁匠何伯的心中五味杂陈,他说:“‘一锤一锯一齿就是我们何氏家人的创举,祖上解放前就率先在打铜街打铁营生。解放后,这里还曾是国营五金厂的经销点。我们这个历经四代人的打铜人家也成为打铜街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周围的老人告诉记者,如今年轻人都不愿意继承这一门手艺,而且许多新型的金属开始慢慢替代了铜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比如铝和不锈钢,又轻巧,成本又低,人们当然不用铜了。现在随着铜资源的短缺,铜价越来越贵,用铜器的人就越来越少,打铜业的消失只能是一种必然。
  众人的一番话令人嘘唏不已。我知道,又一种古老的行业——打铜,也许在明天就会消失。当然,这和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有关,现在的人都已经开始远离铜器生活。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技艺——打铜,将来可能只会留在书本、电影和人们的记忆里了。
  现在,曾经辉煌的打铜打铁业就这样只剩下最后几位零星的坚守者。面对渐行渐远的打铜打铁声,他们选择了坚守,坚守者也是守望者,但守望的距离又有多远呢?
  商业老街的重生之路古城旧街的风土人情日渐消逝,也许再晚些时候,人们只能通过那些老照片和老人们的讲述,再去探寻它的风采。榕城这片昔日繁华的商业街区迅速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却也成为了榕城人无法忘却的集体记忆。
  历史街区是属于城市的记忆,是文化的载体,兼具有文脉和功能上的双重含义。一片老的历史街区,一般而言,在发展变革时代总是要从成熟走向衰落。在这个转折关头,如何及时抢救,保留一点过去时代的城市片断,让发生过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留下某些空间物证,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品位和底蕴,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如今的打铜街更换了身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一个城市的繁荣,不会再寄托在一条短短的小街上,那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使命。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打铜街带来了飞跃发展的契机,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市场规模的发展。在思贤路,硕大的五金打铜街招牌十分显眼,招牌旁边诚信经营,誉满九州八个字更是概括出了打铜街悠久的商业历史。2007年,榕城区政府把打铜街作为五金街来打造,正是充分考虑到打铜街对历史商业文化的传承和恰当的商业贸易定位。
  走出这条已经名存实亡的打铜一条街,这里风光不再,繁华已逝。古老的打铜技艺堪称民间瑰宝,然而,饱经岁月沧桑的打铜匠们没有固守传统,也没有延续这门古老的手工活。打铜街就这样渐渐地退出了城市的商业中心舞台,但它从来不曾被人遗忘。那叮叮当当的打铜声,只能被作为一种记忆,在不经意时,偶尔被人们想起,并对过去进行咀嚼和回味。
  今天,过去的历史和故事都已经远去,只剩下已显残破的骑楼旧铺。旧时那些传统小吃:猪肠胀糯米、猪肚汤……再熟悉不过的味道还在熙攘的人群中飘散,老字号门前依然人头攒动。乐器行里几位老人依旧吹拉弹唱,自娱自乐,那悠扬的乐声,一弹三叹的婉转古琴声,温婉不绝于耳……
 

 

 

© 2015 visit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